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产业转型进入深水区,计量技术的战略价值被重新定义。在LNG贸易领域,0.1%的计量误差意味着单船货物价值波动可达300万元;在碳交易市场,1%的CO₂流量测量偏差将导致万吨级碳配额误差。这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行业特性,使得计量装备成为大国工业竞争的隐形战场。在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垄断计量装备核心技术的背景下,专注于液体和气体智能计量系统研发与生产的南京天梯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计量行业二十余年,创新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成长为如今专注于智能计量系统开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加速行业的国产化替代做出了卓越贡献。

可以说,南京天梯的崛起轨迹折射出中国制造的韧性突破。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达20%,迄今已累计拥有10个发明专利在内的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不仅在流体计量系统和流量传感器中均掌握核心技术,还组建了南京市“油气智慧计量撬装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 “油气智能计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成果符合API MPMS 5.6(液态烃计量标准),旗下标定实验室持续通过CNAS认证资质超过15年。在产学研领域,公司也和东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荷兰VSL国家实验室等一线研究机构合作,加速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

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为企业的市场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智研咨询《2025-2031年中国科氏质量流量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科氏质量流量计行业市场规模约17.81亿元,美国 ARC Advisory Group于2023年发布的《科氏力流量计全球市场研究2022-2027》研究报告显示,科氏质量流量计在油气领域市场占比约为20.4%。而南京天梯的主导产品油气计量撬2024年销售收入达1.35亿元,国内市占率为16.74%,稳居行业头部。

目前,南京天梯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的贸易交接和生产储运等场景。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计量系统在国内竞争对手中独占鳌头,液体计量系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对于艾默生等国际巨头的完全替代,成功获得泰国国家石油,马来国家石油等一线市场客户的肯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公司不仅在系统计量技术上和海外竞争对手比肩,也成功实现了对系统中最核心的流量传感器的国产替代,更将3D打印技术成功应用在传感器制造商,为世界首创。特别是计量数据管理系统MDS,这是为石化行业首创 ,采用了工业物联网技术构筑了多层、 立体、 深度的数据采集安全保障体系 ,为提升石化行业生产工艺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在“双碳”目标和智能制造双重驱动下,计量产品技术正从基础测量工具升级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计量精度每提升0.1%,就能减少约1.2亿吨CO₂排放,相当于3000万辆燃油车年排放量。随着市场推动计量技术从“辅助工具”向“价值创造中心”转型,相关技术成果也成为衡量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标尺。以南京天梯提供的全系列液体计量解决方案为例,就专注于油品和化学品的精准计量。实测显示,其原油/成品油计量系统精度为±0.1~0.2%,符合液态烃动态计量标准;化学品计量系统材料耐腐蚀性满足酸性环境材料标准;微量自动加注系统专为加注过程设计,能够精确控制微量液体的计量,支持ISO 15848(阀门泄漏等级认证),最小加注量0.1mL;而在FLNG/船级计量系统市场,全球现役10艘FLNG中,有2艘采用南京天梯计量系统,充分彰显其国产技术替代能力。作为首家中国供应商同时通过ABS/BV双船级社认证,南京天梯还通过ENI刚果FLNG项目工厂验收,模拟海洋环境条件,数据完整性通过ISO/IEC 27001认证。校准溯源链符合API MPMS Chapter 4.5计量规范,成为全球少数具备FLNG全周期服务能力的企业。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工业4.0”战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已经明确提出提出,到2035年,国家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要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南京天梯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领先份额,还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致力于成为一体化计量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企业也先后获得石油化工行业重点推荐供应商、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重磅荣誉。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南京天梯正构建覆盖氢能、LNG、CCUS的全新计量生态,并且围绕三大支柱战略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核心能力建设方面,3D打印制造、MDS系统和校准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企业聚焦的重点。与此同时,南京天梯还在持续提升产品能力,拓展市场范围,更是在创新与物联网应用领域持续发力。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如今中国计量产业的进阶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核心技术要靠自主创新获得,而南京天梯也在持续探索前行,书写的不仅是企业的创新史,更是一个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型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