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贵州省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狂犬病防控新技术与规范化应用研讨会在贵阳市南明区举行。来自动物致伤防治领域知名专家和省内专业人士参会,针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规范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流程、狂犬病防控工作中的新进展和新技术作了深入探讨和解答。

 

212.jpg

 

研讨会现场

据悉,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在彻底消灭狂犬病毒之前,要提前做好暴露前免疫相关工作,提前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建立免疫屏障。暴露后避免不及时就医产生的风险,减少就医经济负担。

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李虎主任针对《2023年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规范解读》做出详细分析,围绕狂犬病暴露后分级、伤口处置、疫苗的接种等核心内容,结合实际处置经验进行讲解;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张磊冰在会上对狂犬病外伤处置流程规范思考做了深入的解析,根据狂犬病的暴露等级应进行不同的处理。

“人用狂犬病疫苗划分为三代:原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其中,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是WHO推荐的‘金标准’狂犬病疫苗。”会上,贵州省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张瑞分享了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国内外研究进展。张瑞表示,国内已有疫苗企业引进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生产技术,应进一步提高利用人源细胞培养基质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发能力。

据悉,目前在贵阳上市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相比传统的西林瓶及安瓿瓶不仅大大节省了注射准备时间,也避免了接种医生在接种过程中穿刺伤的出现。同时,更精准的剂量,也能避免因接种污染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降低了接种者局部出血的概率,成为国内传统狂犬病疫苗技术路线的有力补充。(文/陶陶 图/谭力 )